↑ Bec de Lachat 山頂
2025/7/12
今天來個可能較少人會走的山頭,Bec de Lachat。Bec
在法文表示鳥喙,在山名中常表示突起的岩峰、尖峰。此山為 Aiguille de
Chardonnet(3824 公尺)的山腳峰,其山稜分隔了 Tour 冰河與 Argentière 冰河。
↑ 最高的 Aiguille de Chardonnet
坐二號公車至 Montroc 站下車,少數幾組同樣下車的,與我們走不同方向。wt
說這地方似乎有點荒廢?但我覺得只是大家沒出來活動而已。由小鎮邊緣往下,過了橫跨
Arve 河的木橋,經過小段樹林,便走在大條的土石路上。
↑ Montroc
土石路不久,接上 Le Tour 過來小徑,不久便進入 Petit Balcon Nord 路徑。Petit
Balcon Nord
路徑寬大,相對是較親民的步道。我們於岔路往上走,路徑旁散落著剛被割除的草。一路在樹林之中上坡,隨著脫離樹林帶,回望便可看見
Le Tour 全景,以及 Charamillon 纜車路線。
↑ Aiguille de l'Encrenaz - Aiguille de Mesure 雙岩峰
路線在離開樹林帶後,坡度減緩,往 Pécleret 石屋走。Pécleret
石屋可供簡易遮陽及避難用,石屋處另有一岔路可往 Tour 冰河方向走,我們則是取往
Bec de Lachat 的路徑。
↑ Pécleret 石屋
走過路跡不甚明顯的灌木叢,便接上正式的攻頂路。自此之後一路陡上,直抵山頂。隨著高度愈來愈高,環境漸漸轉為岩屑地。風化作用形成大小不一的岩塊,堆積得並不十分密集。在其上行走,需注意因滑落而產生的撞傷。
↑ 下方是 Argentière
↑ Le Tour
山頂位於一肩狀稜線的尾端,稍低處立有一木十字架,山頂則是岩石堆。山頂再往後,還有更多的山頭,稜線的最高便是
Aiguille de Chardonnet。看向南側,綠針峰(Aiguille Verte,4121
公尺)上積了厚重的白雪,其右側突起的兩岩峰,便是六大北壁之一的大小德魯峰。綠針峰下,是
Argentière 冰河,其一處巨大落差似乎也是由冰組成。
↑ 白朗峰
↑ 綠針峰與右側德魯峰
↑ Argentière 冰河
綠針峰再往右一點看,遠處便是白雪靄靄的白朗峰,以及霞慕尼谷地。西側是紅針峰山脈,仔細看甚至看得見白湖山屋!此山脈最明顯的視覺焦點是
Aiguille de l'Encrenaz - Aiguille de Mesure 雙岩峰,雙岩峰後頭是 Mont
Buet(來回 12+ 小時,此次已放棄)。北側是 Aiguillette des Posettes
所在的草原混雜岩石地形,再往後看去,便是瑞士的山了。Tour
冰河由山頂只看得見尾端,其旁便是 Albert 山屋。
↑ 白朗峰與霞慕尼谷地
↑ 遠眺白湖山屋
↑ Tour 冰河
在山頂用餐,難得在山頂其間獨享山頭。離開前有人上來了,後續又再遇見兩位,就沒了。這山的確拜訪的人較少,蠻適合我們的。
下山回到攻頂點岔路,不走原路而是直接往下走。路徑很陡,但之字型下坡蠻舒適的。遇見一組隊伍,嚮導帶領著往上,不知道是去哪兒的?下至
Argentière 之前接回 Petit Balcon Nord,太陽正曬,人潮漸多。參觀 Argentière
小間的 U,東西甚至比 U express 還少,不過有另兩家看不到的產品。
↑ 小超市入口
今天採買先坐公車回霞慕尼市區後,再轉一號公車至 Super
U。旅程即將邁入尾聲,要買帶回去的東西,首選還是 Super 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