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9
等公車時一對老夫妻跟我們聊天,用的不知是法文還是英文。我嘗試用英文回,但卻得到法文回應,一副就是沒聽懂我說的。面對他們熱情的笑容,我也只能回以不知怎麼辦的笑容。
搭一號公車到巴士總站對面下車,再步行過去南針峰纜車站。我們預約八點多的,有取得一個
boarding
number。我們以為是依時間,但其實是依號碼。依時間的話,人數一多總會擔誤到。依號碼,就看前面號碼的人都上了,再開放下一號即可。
↑ 排隊入口,目前排到 17 號
我們八點抵達,直到八點五十分才進去。期間與一位也帶著小孩的台灣夫妻聊了起來,他們預約八點的班次,因此比我們早進去。整體的等待情形蠻有秩序的,現場也有顯示目前是幾號可以進去。
↑ 纜車來啦!大家目光都集中在它
纜車先抵達中間的針峰平台站(Plan de
l’Aiguille),然後不出站再轉搭上至山頂的纜車。昨日山上下雪之後我們馬上來南針峰,預報溫度是零下四度。一抵達,我依網路的教戰守則,先過天橋,然後搭電梯上去,準備排懸空玻璃箱。過天橋後有左右兩岔路,正路要往右,就可以於三岔路口看見右側的電梯。但我走往左,走出了外頭才又折回。
↑ 緩緩上升的纜車
電梯有兩台,一次約可容納五、六人。我們算蠻快就上到觀景平台,排在指示要一小時的位置。這一小時倒也不無聊,還在觀景台外頭時,剛好可以拍攝群山美景。進去室內後的玻璃不是很乾淨,反倒無聊了些。
這懸空玻璃箱(Le Pas dans le Vide,英文 Step into the
Void)要進入必需套上他們提供的大鞋套(有點像大很多號的拖鞋),並且背包要放在旁邊的櫃子。雖說旁邊的注意事項有寫最多四人?但我們問工作人員,可以讓我們一家人一起進去。
服務我們的工作人員,拿起手機基本上就是一陣狂按。他提示我們往下看,表現出恐怖的樣子。我們不是很會擺姿勢,簡單合照完後,就一個一個請他獨拍,然後就離開了。
參觀完需排隊的設施,剩下的就是四處去各個觀景台看看。
白朗峰由此觀看,感覺真得頗近。其左側,感覺與它差不多高的,是詛咒峰(Mont
Maudit,4465 公尺)。詛咒峰再左側,一個冰雪坡的山峰,左側岩壁呈四十五度,便是
Mont Blanc du Tacul(4248
公尺)。正東方看似雙耳的山群,正是著名的大喬拉斯峰,其北壁與艾格峰、馬特洪峰為三大北壁。再往左側看,遠遠地有一座山特別明顯,那是大康邦峰(Grand
Combin de Grafeneire,4314
公尺)。在其右側看起來稍矮有一個尖峰,那便是馬特洪峰啦!
↑ 白朗峰與其左側詛咒峰
↑ Mont Blanc du Tacul
↑ 大喬拉斯峰
↑ 大康邦峰與右側馬特洪峰
往東北看最明顯的是綠針峰(Aiguille Verte,4121
公尺),其左側稍下方,有一座超級尖的花崗岩峰,便是六大北壁之一的德魯峰(Les
Drus)。越過霞慕尼谷地,西北方是布列文峰所在的紅針峰山脈(Aiguilles
Rouges)。西方則是 Le Prarion
所在的山脈,與南針峰所在的冰河區呈現完全不同的,高山草原與森林交會的樣貌。
↑ 最左邊的綠針峰
↑ 積滿白雪的 Mont Buet
↑ Tête de Balme - Aiguillette des Posettes 與後頭瑞士的山
↑ 俯瞰谷地與中間站、藍湖
南針峰下與周圍山峰形成凹谷,積滿雪的谷地上一點一點的便是移動的人們。他們應該也是由南針峰上下去的。看著他們渺小如螞蟻的身影,對比背後山脈的巨大,人在大自然底下是多麼微不足道啊!
南針峰上的人潮很多,但可逛的觀景台還不少,其實不能說是擁擠。這兒還有全景路線,可坐纜車下至義大利。纜車是三個吊艙一組,一起移動,每個吊艙最多四人。室內也有介紹南針峰的歷史,另有餐廳、紀念品店。我們在這兒買了一個磁貼,七歐。
↑ 讚
↑ 往義大利的纜車
在南針峰上晃了快三個小時,如果還要再細細看介紹,可能四個小時跑不掉。下山時工作人員問我們是不是有拿號碼牌,原來從十點之後上來的,出站之前都會發號碼牌。許多人跟我們一樣沒號碼牌,工作人員似乎也在算下一班還可以再放多少人進去。我剛好站在她前面,就主動跟她說我們沒號碼牌,且我們有五人。
運氣很好,我們馬上被允許進站,是因為有帶小朋友的關係嗎?總之我們坐回中間站,要開始走
Grand Balcon Nord
啦!一台纜車正要上山,拍攝了它上山的樣子。由此看南針峰北壁,最高的南針峰左側稍矮的尖峰,便是佛蘭多尖塔(Éperon
Frendo),也是台灣登山家張元植的長眠之處。
出發時又遇見等公車時跟我們聊天的老夫妻,雖然言語不通,但是他們仍開心地跟我們打招呼。第一站我們先去藍湖(Lac
Bleu),就在中間站稍微上方一點,步行約十到十五分鐘。說是藍湖,但這時候水是綠的。時間已是中午了,我們在這兒用餐。湖邊坐了不少放空人士,旁邊岩峰應是霞慕尼針峰群(Aiguilles
de Chamonix)之一。
↑ 餐廳與中間站
↑ 南針峰
↑ 藍湖
↑ 藍湖與南針峰
依著步道下行,Grand Balcon Nord
的這一段大多是下行居多。步道上的人潮很多,兩個方向都是。視野主要是看對面的紅針峰山脈(Aiguilles
Rouges),這區最高的貝爾維德峰(Aiguille du
Belvédère)所在的那一群岩石山體,想必正有許多攀岩人士正在挑戰各種路線吧!偶爾回過頭看,一連串鋸齒山峰便是霞慕尼針峰群(Aiguilles
de
Chamonix)。這兒純岩石山峰不計其數,因高度含著冰、雪、岩的路線,總是攀岩者絕佳的技術試煉場。
↑ Carlaveyron 高原
這條路線很好拍,主要就是紅針峰山脈稜線皆以岩石為主,配合前景的岩石、樹木、草原來拍攝。夏天下午時間,由中間站往蒙特維冰河是順光。如果要由蒙特維冰河走上中間站的話,建議是早上走,前方就是順光。
走走停停,自己都覺得相片拍得有點多。經過一牧羊處,似乎由牧羊人帶領著。附近有位女性受了傷,蠻嚴重的,經過時只見她痛到一直在哭。不久,救援直昇機便來了。
路線接近蒙特維冰河之前,會先有岔路往上去 Le Signal
Forbes。走在前方的健行者,很有默契地通通往上走,只有小貓兩三隻往下走。我們決意往上,這造成大兒有點不開心。Le
Signal Forbes
是大眾點,一般坐蒙特維冰河列車的,很多都會再走上來賞景。這兒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六大北壁之一的德魯峰(Les
Drus),它像一個電鑽頭直插天際。wt
跟大兒說,走上來看見這景值得了。大兒不置可否。
Le Signal Forbes
這兒還可在較高處看蒙特維冰河,不過此冰河幾乎在看得見的區域,通通都是沙石了。
↑ 蒙特維冰河
↑ Le Signal Forbes
續行的路就是一路往下到蒙特維火車站。小兒跟女兒想去看冰洞,我則無所謂。看了看末班火車時間,還夠,因此就一樣使用
MultiPass
坐纜車下去冰河(還是沙河?)邊。纜車坐到下方,還得走一大段樓梯才能下到冰洞入口。
↑ 旅館
↑ 冰洞入口
冰洞裡頭繞一圈不算很久,主要是看冰雕、冰層紋理以及它不同光線角度所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可能是海拔高度不高的關係,跟小馬特洪峰上冷得要死的冰洞,這兒溫度真宜人啊。
↑ 沙子底下覆蓋著不融的冰
離開冰洞,要坐纜車還得爬樓梯上去,這也是會喘的。回到火車站,馬上加入排隊行列
,天氣好上山的人不少。我們很幸運,我應該是此班列車最後一個刷卡進去的,但工作人員看我們一家人,說我們可能得用站的才能進去。我們當然說好,就進去了。
↑ 排隊等車
上火車後我們還是有找到位置坐,因為許多人看人多,直接選擇用站的。下山後我們步行至市區的郵局買郵票,然後再搭一號公車,至
Super U 採買。
↑ 霞慕尼主火車站
↑ 郵局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待的二星期之中,完全沒有好好逛霞慕尼市區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