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 我愛河堤 :: 端午節




端午節本該在電視上看見各地龍舟賽消息的日子,也該是聽見粽子消息的時分。

可惜電視這種東西已經和我絕緣一段日子,如果不是今天放假,我可能從此就忘了這個日子。



下著雨的天,並非只能待在家中,盡做些打掃房間、看看書、打打電動的日子。

我帶把傘,背著相機,往家旁的河堤走去。

也許是雨已歇息好一陣,河濱公園內出乎意料地還有不少人在活動。



當然這也沒有什麼,至少第一時間我是這麼想的。



我往百齡橋方向走去,「咦?還有人在練橄欖球?」

雖然知道橄欖球這種運動,但我始終搞不懂它到底是怎麼玩的?

好奇地我坐了下來,這時才發現,竟然他們都是早已年過四十的中年人。







只見他們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傳接球;由最左傳至最右,再回傳至最左。

他們,是年輕人吧?

我將思緒幻化成絲,進入他們思想的靈魂探索,所謂「志同道合」,不過也是如此。



我打了個哈欠,身後堤道走來了個年輕帥哥。他在打電話。

是打給親人、朋友、還是他愛的人?



---



我起身,該回去了。

One art




2006年5月29日 星期一

這是一篇感謝文




感謝 mayxition 助理幫忙買筆記書、抄寫文字,以及構思版面的美術設計。

很遺憾不能將勃肯鞋拿回來,所以你要的五十嵐飲料我絕對買單。



感謝我同學兼好朋友,橘子的幫忙。五十年後我會提醒你再來回憶一下這本筆記書的。



也感謝諸多朋友在筆記書留下字字寶貴的留言。

雖然其中還帶有揶揄的話,但是我心胸寬大不會介意的,

反正以後偷偷捅回來了就好了...



總之有太多的總之,這是一篇感謝文,所以都是感謝的話。



感謝。

在子女心中埋下顆自由飛翔的種子






精彩人生,需要厚度去累積。

美麗人生,需要時間去證明。



人生精彩,少了細細咀嚼,怎能瞥見心靈的畫面。

人生美麗,在於堅持,勇氣,在於自信。



在子女心中埋下顆自由飛翔的種子。

有一天,它發了芽,長了翅膀,他們會高飛。



但是就和風箏一樣,線永遠不會斷。

等到歸巢的那一刻,將有更多的心靈悸動產生。

2006年5月26日 星期五

HOME。ASUS






早晨七時半。



▲1

我將檔位切到較輕檔,騎上往河堤的斜坡。

過了之後,順勢再滑下,百齡河濱公園在眼前。

由此我切到腳踏車道。直線,我切到下一重檔,加速。

西方是基隆河,再過去是三重;東方是球場,再過去是士林。

現在是靠北。



▲2

跨過兩座橋,由此順著基隆河轉向西走。

前方是洲美快速道路。



▲3

與洲美快速道交叉而過,再度向北。

又是直線。加速。北投焚化爐就在旁邊。



▲4

再度靠西。

南方是基隆河,北方是綠油油的稻田。

好有家鄉的感覺。

觀音山此時立在眼前。唔,還是直線,路況很好。加速。



▲5

關渡宮。ASUS就在不遠處。

切離腳踏車道,進入市區道路。

停車買早餐。這「關渡豆漿」不錯吃,豆漿是原味不加糖的。



早晨八時五分。這個 office 我頭個到。

流汗很爽。

2006年5月25日 星期四

黑卡


今早來聊聊黑卡使用的時機及技巧。



當一個場景存在於許多反差過大的區域時,單純按下快門會使得某些區域曝光不足,或過曝,

這時候黑卡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黑卡就是一片「黑色的卡」,目的就是當相機快門開啟時,透過它在鏡頭前適當地遮住某塊區域,

來「加長」或「縮短」該區域允許曝光的時間。



由於黑卡是一塊卡,需要拿在鏡頭前面搖啊搖的,所以黑卡的材質不宜太軟,並且要挑不反光的。



剛剛說使用黑卡的目的,似乎還是沒講太清楚,假設今天到外木山去拍日出,

取好景後,以海平面為分隔,將畫面分為上下兩半,由於在太陽快探出頭前,

海平面以上的快門時間已無法撐超過 1 秒,但海平面以下由於未吃到光線,

快門仍可維持數秒。



這時我們想要長曝讓海面形成流絲狀效果,但曝光時間過長使得海平面之上一片死白,

在這種情況下,拿黑卡出來就對了~



我們先將黑卡遮住海平面以上的畫面,再「往下移一些些」。將相機調至 M 模式,

快門以海平面以下為準,例如在 ISO100 下,f11 時為 20 秒,光圈快門就設這個值,

然後測一下海平面以上,在 f11 時的快門,假設為 0.5 秒。



按下快門後,將黑卡在「海平面上下做搖擺的動作」,同時心中計秒,

由於我們用黑卡將海平面以上遮住,所以就算快門一直處於開啟的狀態,

這部份也不會受光。但注意我們剛測得是這部份需要 0.5 秒的曝光,

所以計秒的目的就是要數到 19.5 秒時,將黑卡迅速地抽離,使海平面之上曝到 0.5 秒。



這樣有了解嗎?以下用張實際相片來說明會更清楚。






當一個場景存在於許多反差過大的區域,將相機調至需曝光最長區域的設定,

其它原本曝光不需那麼長的區域,就用黑卡遮住,如此就可有效地克服此種反差過大的場景。



這是比較容易的,單張黑卡的使用方式。另外也可使用兩張以上的黑卡,克服反差區域更多的情況。

再不然也可用「軟體黑卡」,透過繪圖軟體來做處理,也可達到使用黑卡的效果。



軟體黑卡的部份有空再聊聊好了。



黑卡的選擇並無一定的原則,我曾剪下過紙箱的一邊來當黑卡,當然,那紙箱是黑色的。 :)



(外木山,18mm/f11/20s,黑卡)



2006年5月24日 星期三

YuⅡ




趁 Yu 還沒被我摧殘得不成車形前先給它留念一下...

在家狹小的空間拍,使用 7D + 50/1.4 + ISO800 就給它硬喬下去,

背景的東西實在拿不掉,就先這樣吧。

其餘的請看相簿...

2006年5月22日 星期一

Yu


5/18 我到捷安特士林店牽了台腳踏車回來。

Giant Yukon,我就稱它叫 Yu 吧。



我可以乘著 Yu 到河堤散散心,

看著孩子玩耍著,單純只為騎車而快樂;

看著人們競賽著,單純只為得分而狂奔;

看著天空飄流著,單純只為美麗而表現。



頸上背著台相機,隨時尋找與自己心情相契合的畫面來捕捉,

事實上,想捕捉,能捕捉的,也只有契合的畫面,

其它的,縱使再美再迷人,只管無聲息地隨風而過,不再留戀。



當球棒擊中球的那一瞬間,我將自己與 Yu 合為一化身成打擊者,使勁地往一壘衝,

不管擊出的球再軟弱,只要拼盡全力,就有上壘的時候。



啊...遇到轉彎,還是得踩剎車。

過個彎,會發生什麼事,誰也沒個主意。



今天是 5/23,一位勇敢女孩的生日。

再續「心象」


上回聊到所謂「心象」的部份,事實上就是將攝影者內心世界的剪景,利用相片來表現出來。



今晚來聊聊以「岸」為主題,心象的呈現。



岸,

很簡單的,海岸、河岸、岩岸、沙岸...不勝枚舉,

但這些是很容易去想到的,比較不容易去呈現出相片的差異性,

相反地,如果將「岸」抽象化,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



岸,可以依靠的地方?一個避風港?



上面兩個是可以比較快速想到,但會和「岸」字面意義比較不搭軋的例子。



所以,

我們可以拍攝一個歷經風塵的人,終於找到值得「依靠」的另一半,這種畫面。



說來的確是不難,但思想無界限,天馬行空的亂想,也會有命中目標的機會。

如果要再配合上實作,就會與所想的有更大落差了。



岸,

還可以讓我們想到什麼?



外島海岸哨所站崗的阿兵哥,每每在夜深人靜時,聽著海浪來來回回拍打著岸邊的聲音,

他,又會有什麼感覺?



是孤獨?是寂寞?是害怕?還是享受這清靜?



隨便抓個主題,利用自己內心世界編織出相片的感情,並讓觀看著體會,在我看來,就是好相片了。

2006年5月21日 星期日

男人像紙張


紙張?



男人像紙張,隨處可得。

男人像紙張,用過即丟。



什麼樣的男人會是紙張?

紙張之間,會不會有什麼不同?



身為男人的我,有個不得不提出的看法。



爛男人可以等於好男人。



壞男人可以等於好男人。



好男人,不一定等於紙張。



但沒有自信的男人,一定是紙張。

2006年5月18日 星期四

不想長大


既然睡不著覺了,那乾脆來聊聊今晚和室友談的議題「不想長大」。



不想長大的原因很多,

或許是因為心情不好,一時不想長大;

或許是因為感情不順,一時不想長大;

或許是因為遭遇刺激,一時不想長大;

或許是因為社會壓力,一時不想長大。



前三項都還好,畢竟再大的傷痛,都會被時間給溫柔撫平。

但如果是因為「社會壓力」,這我就不知如何解決了。



假設,一個人想快快樂樂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是又 care 社會的眼光,

於是潛意識中就想抗拒,只想維持現狀,高高興興地做想做的事。



這會如何?



時間是不斷前進的,這樣的話,

因為不想長大,但又不得不長大,所以會得過且過?

因為不想長大,但又不得不長大,所以會一直逃避?



得過且過,如果能夠不在乎社會眼光的話,這 OK,但可惜這個「如果」不成立。

一直逃避,如果能夠逃往正確方向,這也 OK,但有風險,如果逃錯方向,轉成嗜酒、吸毒,情況會更糟。



哇咧,似乎是無解?



寫到這兒,我彷彿了解為什麼有人會選擇「自殺」了。

容許我做大膽的推測,當人們遇上人生的漩渦而無法自拔,不能思考的時候,

這時候只要再加諸以沮喪、失望、難過、傷心...等的負面因子,

是不是就容易有輕生的念頭?



我需要再思考一下。

愛情的期待


朋友和我說,只想和"他"做朋友就好了。

我反問為什麼,因為沒情愫,因為"他"有期待,因為朋友覺得壓力很大,因為這是不對等的。



我沉默了...

突然間的寂寞吞噬了我,自己以為一直保持著沒有期待的狀態,在瞬間崩潰...



如果喜歡上一個人,好難好難對對方只有付出,而沒有任何期待。

簡短的一個問候,不經意的一通電話,在愛人的一方,都有可能被解讀成"期待"



我是不是也處在這樣的狀態?



發現我無法回應朋友任何的話...

發現我變得好難過...

這痛,我曾遺忘過,卻總在不經意間對我敲門...

記憶的輪廓Ⅱ


今天坐捷運又想到昨晚未聊到的「記憶留存」問題,晚上接著來聊聊。



我想到的「記憶留存」,指的是說物體上會留存人類記憶的這個現象,

聽起來似乎很匪夷所思,沒有生命的物體會有人類的記憶?



我會有這種想法,源自於上次搬家整理舊衣物時,當我觸碰到這些東西,

很多記憶突然「插隊」上來,瞬時間腦中完全被當時記憶所佔據。



合理的推論是,從前在穿時,衣服上留存了記憶,而這些記憶,

很多是堆積在記憶層深處,許久未曾被「提起」的。



這樣說來,我們碰觸到什麼東西,都會留下一些記憶,也難怪人會對物品產生感情,

這就是所謂的「熟悉感」或「習慣」吧!

2006年5月17日 星期三

記憶的輪廓


今晚來聊聊大腦對所謂的「記憶」處理方式。



大多數的人都可以同意,記憶是以畫面的方式存在於大腦。

所以當我們回想起往事時,腦中產生是當時的一個畫面,就好像親眼所見般,

故會有「往事歷歷浮現眼前」此類的形容詞。



值得來探討的是,人的大腦無時無刻都在運作,也就是一直在思考。

當被問到「你在想什麼?」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回答最近一項在思考的事情,

可是,人同時間只能思考一件事嗎?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

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同時會記得:



1. 為什麼要打這篇文章

2. 喇叭中正在播放的音樂是什麼

3. 我坐在什麼樣的椅子上



可以列出的項目太多,這邊就列個三項意思意思。



因此,我們可以說,大腦事實上是同時擁有許多記憶的,

只是人只可以察覺到少數,而大多數或許都被放置在大腦深處,

或是稱作「潛意識」的地方。



有趣的是,記憶本身就和每個人過去的經驗習習相關。

工作一天回到家,記憶會和今天經歷的事相關,也會和前天的事相關,

更有可能和幾個月,甚至幾年前的相關。



這樣形容好了,每個記憶畫面都與前個記憶畫面有關連,就好比神經元般緊密結合在一起。

當某個記憶被「載入」到大腦可以看見的地方時,相鄰的記憶也會被載入,

因此我們常會發生,某個事件一直想不起來,等到憶起與事件有相關的人、事、物時,

整個事件突然就像「繃」出來般地清晰可見。



而所謂「潛意識」也含有許多記憶,只是它們未被載入我們可以感知的區域,

但我們不能否認存在潛意識中的記憶,是有可能被某些因子觸發,而像插隊般地繃出來,

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舉止。



聊到這邊,也可以有這樣的論調:記憶沒有「現在」,只有「過去」。



似乎這調調也可以被輕易地認同,畢竟記憶就是過去的,哪來現在的記憶?

只是我想說的不是以這個觀點來談,而是說,我們每接收到一個畫面,

在很短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被新的畫面取代,這時間之微,倒是可以忽略了。



往後有空可以再聊聊所謂的「潛意識」部份。 :)

2006年5月16日 星期二

壓光


今晚來聊聊在許多場合常會用到的「壓光」。



壓光這名詞的來源也不知打哪冒出來的,最初我好像是在 DCView 看見過。

其實說穿了,



「壓光就是利用閃燈的手動功能,在光圈快門固定在背景正常曝光的情況下,

對前景人物或物體所做的補光動作。」



比如說在逆光的情況下,我們測得背景在光圈 8 下快門為 1/250,

此時將相機調成 M(手動)模式,固定此光圈快門值,同時閃燈也調成 M(手動)模式,

再調整閃燈出力使得前景正常曝光(補光),即得到背景曝光正常,前景也補到光的結果。



相機測得背景的光圈值,實際運用時可以將光圈減一格,使得背景稍微曝光不足,

而前景仍正常曝光,如此還可以將視覺集中在前景上。



實作上可以使用離機閃燈,將閃燈置於相機四周或上下方,以控制我們想補光的位置。



以下這張圖在 ISO 800,光圈 8 的條件下,得到快門為 1/30。

實際拍攝時使用 M 模式,光圈 9,快門 1/30,閃燈置於機頂對前景補光。






人物紀實 - 寫實


寫實的部份著重在「實」這個字。



通常寫實拍攝發揮的對象是老人及小孩,老人擁有歷經滄桑後的皺紋,

小孩擁有純淨無邪的雙眸,是很好取材的目標。

除了單純記錄人物之外,還可以再配合上環境佈景,來說明人物本身所處的地點,

更能讓相片具說明性。



比如至山地部落拍攝,部落房屋、教堂十字架,圖騰...等與眾不同的東西都可以應用。

這兒需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在構圖上,不需要加入太多元素,意即將畫面「減」到最簡單。



舉個例子來說,「小孩加上背景的十字架」。由於山地孩子已具有與平地孩子不同的特徵,

加上十字架強調了這點。或者可配合上部落特有的圖騰,這是最直接敘述說明的方式。



我的看法是不需要將事情想得太複雜,單純人物加上背景識別元素已足夠。



拍攝時為了突顯人物,光圈值會較大些,此時要特別注意背景模糊程度,

必需在「突顯人物」和「了解環境」中取得一個平衡點。



當然,使用不同的鏡頭,就會有不同光圈的運用。但原則上不變的是,

寫實的拍攝儘量將快門拉至 1/250 以上,如此就算拍攝好動的小孩,

也不致於有太多失敗的作品。



附帶一提,我認為人物寫實可以拍攝任何年齡層,並非限於老人與小孩,

也可以拍少女寫實,只是這題材不太被人所喜愛吧。

2006年5月15日 星期一

人物紀實 - 寫真


人物紀實大概是最受攝影者喜愛的題材了,現在先來聊聊寫真的部份。



要表現出一個人的諸如長相、肢體的美,可以有很多種的方式。而要表現出一個人的內涵,或許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這需要與被攝者進行不斷的溝通。比較慘的是,有時候被攝者本身也不太了解自己的話,那...或許該投降 :)

一個可行的方式是,拍攝者使用自己的主觀意識來進行拍攝,配合上環境、色彩運用,來營造出被攝者的內心世界。



這樣子又回歸到需要「多思考」的步驟。我們頭次見到陌生人都會有個第一印象,當我們特別注意人的時候,印象就會很深刻。

印象愈深刻,就愈容易用相片表現出來。

所以如果這方面的感受還沒有那麼深,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形形色色的人,猜想他們在想什麼?要去哪裡?要做什麼?

嘗試利用第一印象來勾勒出成長背景、家庭環境...等。

我覺得這對每個人來說並非都是件容易的事。這需要點想像力,比較直接的說法就是常做白日夢會有幫助 :p



在得到可以被描述出來的一個特質後,即可以開始對它做發揮。思考一下環境要如何配合才能表現出此特質?色彩及光影對此特質的影響?

被攝者的表情及服裝該如何表現和搭配?運用何種拍攝手法、取景角度、構圖來表現?...這些都可以影響到最後相片釋放出來的感覺。



我知道這並不容易。回歸到攝影眼的話,具備好的觀察力及想像力大概是拍好人物寫真的基礎。



然而,重要的是拍攝者想要拍什麼,不需要拘泥於太多的攝影理論。



給個你我都能感受的例子,我們最常從箱子裡翻出來看的照片是什麼?我猜想是和家人、愛人、好朋友出遊所留下的「到此一遊照」。

陌生人為我們拍攝出多有感覺的照片,那終歸是他人的東西。



這些都不如一家人站在景點前比個 YA 還要來得觸動你我。



無論如何,人活在世上就需要與其它人有交集,需要做 social,或許這就是人物寫真吸引人的地方。

攝影眼


現在再來談談何謂「攝影眼」。



以我個人的理解是,通常我們雙眼來看物體,都是以「巨」的角度在觀察。但如果透過相機,由於視角有限,相對於人眼就是「微」的角度。拍攝者用這一丁點角度,或表達自己內心情感,或表達物體曲線之美,或表達大地萬物之景。



但是由攝影眼看出去的畫面,仍然是操控在人大腦中,如果沒有足夠敏銳的觀察力,沒有辛勤地徹底思考,那麼,這兩者之間是沒有多大差別的。



所以說,「多看、多拍、多思考、多研究」,或許是培養好攝影眼的必要條件。



- 多看



我們可以透過觀摩有名攝影家的作品,來習得許多攝影表達技法、取景角度、構圖方式…等。



- 多拍



有了理論,需再透過實際拍攝來驗證理論。兩者之間有了偏差,便一步步地修正;理論並非一成不變,能活用才是重點。



- 多思考



多看別人的作品可以學到基本的技術,但如果沒有經過自己大腦的過濾、分析,終究只是活在別人的影子中。所以如何以別人作品為基礎,拍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是所以攝影者必需不斷學習的功課。



- 多研究



透過與同好之間的切磋與討論,可以得到較客觀的評論。這對於修正自己的拍攝方式會很有助益。





我相信培養攝影眼沒有一定的理論,有些人天生就多愁善感、思想敏捷,那麼這在培養一些感性因子時是相當有效且迅速的。

造型與心象


從事物表面來觀察,所得到的線條,用以來敘述物體本身,即是最基本的「造型」。

這個部份著重於使用相機配合拍攝者的攝影眼來表達。

對同一個物體,不同人的來拍會有不同的構圖,但重點在於,如何在許多同中求出最大之異。



比如說拍攝一沙灘,最基本作法即是拍出沙子絹細及潔白之美。但把目標縮得更小來看,

或許沙堆中也隱藏著一堆線條,可以構成一些跳動感及律動美。



至於心象,則是著重於拍攝者內心深處那股聲音的表達。透過物體整體造型及表面光影的明暗,
來呈現拍攝者當時的心情,這就可以說是「心象」。



和造型不同的是,心象屬於抽象的東西,無法透過明確的教條來說明,但仍有許多原則可循。



比如說以「草原」為主題來拍攝一系列的照片,當然不同時節的草原有不同的色彩,但再更敏銳地
來思考,草原給我們可能是一種「安寧舒適」的感覺,會讓人想要投入他的懷抱。而這「安寧舒適」
我們還可以由哪兒來感受?



答案之一是「舒適會讓人想回的家。」



如此,利用我們對不同事物的觀感,將此感覺延伸出去,都是可以拍攝的對象。






2006年5月14日 星期日

Happy mother's day!




那個年代的女性,用她們慣有的方式來愛子女。

因為價值觀的不同,產生許多衝突與不諒解,

但隨著時間過去,人漸漸成熟的時刻,身為子女的我們也能開始了解,

這屬於她們年代的愛。



也許,等到我們為人父母,這樣的愛,還會繼續傳承下去...

色.影。影.色


我想把我自學及少許由課程上學到的一些攝影理論、技巧、應用...等的寫出來。

有些並不是非常成熟的想法,而事實上我也欠缺許多理論上的學習。



或許可以將這些文章視為,一種實際驗證後的心得報告。



:)

Friendship







What about friend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