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谷關七雄 - 八仙山順登佳保台山


 



兩年前的冬天,在 wt 與家人於谷關會合之前,抓緊時間登了七雄中的東卯山。在登臨的過程中,發現谷關七雄算是非常赫赫有名的中部中級山。當時隨即有打鐵趁熱,接著再安排時間續登其餘六雄的想法。可惜目前仍無適合的交通工具,因此也只能等待有緣人的出現。



等了兩年,總算有 Marsy 願意一天來回拼,而且一挑就挑中了海拔上升最劇烈的七雄之首八仙山(不知道爬回來有沒有後悔?)。一早六點半由台北中和出發,約九點半才抵達八仙山遊樂區內的第二停車場。整裝出發後沿著停車場後的木階步道往園區內的靜海寺,登山口即在靜海寺後方。







靜海寺供奉著佛祖以及土地公,在向他們虔誠膜拜後,離十點約十分我們沿著八仙山步道出發。今日總共約需上升接近 1400M,雖然是輕裝但我們也不敢大意。步道每 0.5K 設有一里程樁,而每 0.1K 後會有明顯的紅色噴漆,總共由一至六十,代表著八仙山步道總距離為六公里。



八仙山名稱由來是日本人以其高度約為八千呎,取八千諧音為八仙。此處與阿里山、太平山合稱台灣三大林場。據稱日本人認為此處林業資源雖不若阿里山般豐富,但其木質比阿里山好,故於此設立伐木場。當時八仙山的林木由山上經過流籠運送至山下的久良栖(今松鶴部落)做集散,然後再沿著鐵路運送出去。由於久良栖為木材集散地,因此這兒也發展得相當繁榮。台灣光復後,八仙山木材量逐漸減少,再由於東勢大雪山林場的開發,這兒便漸漸沒落。而原本用做運送木材至外地的鐵路,也因為中橫公路的開通,及天災水患摧殘之下,目前已幾乎看不見蹤跡。



















走在處於台灣林業史這麼重要的八仙山裡,總免不了有種思古幽情的感覺。目前在距離山頂不遠處,仍能看見少數的紅繪及扁柏,猜想該是經濟價值不夠才倖免於難的吧!步道約 1.5K 處設有休息點,附近也有叉路可通往佳保台山,這是一座設立有三角點的山頭,距步道 0.2K 的距離,當然得要一探究竟囉!











過了佳保台山叉路,山徑緩緩而上,步道兩旁不時可見到高大的杉木,該是砍伐後種植的吧?步道偶爾也有透空處,可以有一些展望,然今日早早地便雲霧滿佈,展望萬萬是不可見的了,倒是霧氣瀰漫的森林,讓我們吸收了不少的芬多精,也讓走起來的氣氛很好。只是時序已進入秋天,在太陽照不進來的霧林裡,溫度比平地還要低了很多,促使著我們特別注意保暖。



















約三個半小時,我們抵達八仙山頂,已經有一隊高雄大象登山俱樂部登頂在休息,並且給我們三個人一個便當吃(感恩)。山頂寬平,茅草盡除,是很好的大型紮營點, 在其旁並建有一涼亭供山友休息。由八仙山頂可連稜下往谷關另一雄 - 唐麻丹山,健腳者可於一天完成,也是我很想走的行程。我們下山時遇見一隊兩天走八仙山的隊伍,該是就要在山頂紮營吧!一般人都是單天來回,兩天的較少見,不過很特別。只是這樣或許就要揹水走這 1400M 的上升高度,雖說山頂往唐麻丹山路口附近有藍白帆布在收集雨水(如下圖二),不過在人多時仍不可信賴。















在山頂休息,吃完山友給的便當,因為身體太冷,冷到在發抖,便迅速收拾向來自高雄的山友告別後開始下山。回程總共花了差不多三小時,與上山時間扣掉來回佳保台山的時間相去不遠。大概是三個人腳都不太舒服,到末段已經走不快了。回到遊樂區內約四點多,想想今天進來每人花了全票 150 元,小客車 100 元停車費,便順勢替遊樂區留下幾張照片。園區內看來還種植了不少櫻花樹,賞櫻時這兒或許是避開人潮的好地方。



































慶功宴我們選擇到豐原廟東夜市,共享用了肉圓、清水排骨酥麵以及鳳梨冰。結果前兩樣通通被我們嫌貴又沒特別好吃,而最後的鳳梨冰,Marsy 則是一臉疑問的問:「這是鳳梨嗎?」



八仙山完整照片



記錄:



上山約三小時半(含登佳保台山),下山三小時



0.7K 有休息椅

1.5K 有休息椅,往佳保台山叉路

1.7K 有涼亭

3.0K 有新立告示牌(無內容)

3.4K 有涼亭

4.3K 開始陡上

5.3K 流籠頭

5.3K~5.5K 木屑路

6.0K 八仙山頂,有涼亭



感覺 5.3K 後的里程較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