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十年後再訪都蘭山、馬蘭社

DSC08828
↑ 陡下途中看都蘭山

2025/10/11

十年前揹著兩小子來爬都蘭山,印象中爬得蠻累的。回程的那段陡上走得氣喘噓噓,多靠了榕樹下的楊桃汁才讓我整個身體再度活了過來。

當時的十年後,因著女兒沒爬過,所以我們又再度來到了都蘭山。往登山口的道路好大段舖上了柏油,快到登山口前的民宅才轉回水泥路。七點出頭,停車場已經四分之三滿了。

DSC08816

DSC08817

七點半開爬。今日天氣炎熱,穿著長袖走,在一開始時最難熬。那種環境悶熱、身體汗還未流出來的阻塞、不適感,都在在考驗山行者是否沉得住氣。對都蘭山步道路況的記憶已不復存在,原來一開始就是木階梯。兩個兒子領軍,一路快速上行。在後頭的我們及女兒,跟得有點勉強。

DSC08818

DSC08821

果然女兒不久後就喊累了。我提醒他需要調整呼吸配合著步伐,以自己的步調為主,不可硬跟著哥哥們的速度。前行的兩個兒子,小兒本來體力就不錯,大兒則看起來是勉強跟著的,不久之後也漸漸地跟不上。累加上天氣炎熱,他開始不耐煩起來。

都蘭山步道熱門,路徑寬大清楚。許多落差架設有木階梯,較陡滑處則有架繩確保。今日艷陽高照,未至稜線之前真的頗熱的。大兒子落在最後頭,我則多嘴跟他說水不要一直灌,讓他喝起水來都沒滋沒味的。女兒跟 wt 似乎節奏上來了,我與大兒一路在後頭追,卻始終不見他們人影。

上稜,馬上就是一個可看鹿野地區的展望點。這兒算是結束第一段陡上,坡度要再爬上 1134 峰附近才漸緩。接下來的稜線路,除了普悠瑪祭台後的那段陡下,皆只能算是小小的上下而已。大兒在登上稜線後,情況轉好,速度漸漸地加快。想起十年前他被我揹在後頭,大概只能一路聽著爸爸的喘氣聲。

DSC08822

DSC08823

DSC08824

DSC08826

來到普悠瑪祭台,據說這兒是卑南族與阿美族立界互不侵犯的石碑。本以為 wt 會在這兒等我們,結果不見人影。祭台上供著好幾瓶紅標米酒瓶,大兒連看著不看,休息一會喝個運動飲料就走了。普悠瑪祭台過後再一段,即迎來陡下,陡下的路段有好展望可看見西北方的山巒。其中天宮堡壘由此看尖尖的,另人印象深刻。

DSC08827

DSC08829

DSC08830

DSC08832
↑ 尖尖的天宮堡壘

DSC08834

在未到最低鞍之前,總算遇見先行的 wt 他們。因為開始有一些地形,女兒的速度變慢了,大兒順勢超過。之後的上坡路段並不陡,大伙兒一起登頂。

DSC08836

DSC08837

都蘭山頂設置了好幾個休息椅,山名的立牌與十年前不一樣了,它轉了一百八十度,這樣大家拍照,就可以將名字與一等三角點的字同時入鏡。在山頂休息途中,很多人都上來了。兒子們跟抓到的甲蟲玩得不亦樂乎,到了跟他們約定好下山的時間才願意將牠們放回去。

DSC08843

DSC08844

下山仍遇到許多人正要上山。回程的陡上,這次走來輕鬆許多,畢竟我不再是揹重裝了。三個小朋友一直在比賽看誰找到最多隻甲蟲,兒子們竟然跟女兒說,他們一個負責看旁邊,一個看路上,然後叫女兒看空中。女兒一聽,看空中?!這是哪裡找得到啊!看他們邊走邊找,我們認為下山搞不好比上山還要久。

DSC08847

DSC08852

DSC08853

DSC08854

DSC08860

下午稜線起了霧,這也是都蘭山這兒常見的氣候。走在稜線上開始有了風,涼快許多,不過自稜線下切後,就又熱了起來。有隊伍坐中巴來爬,似乎以普悠瑪祭台為目標,而非山頂。女兒在下稜線後,狀況似乎轉差,開始會想要休息。回到停車場,車已停滿,稍下方的房子附近也停了不少車。看了看時間,十二點整。我們花了二小時登上山頂,休息半小時後下山,一樣也花了二小時回到停車場。

DSC08861

DSC08862

DSC08864
↑ 鹿野溪

DSC08867

DSC08869

DSC08871

DSC08872
↑ 登山口涼亭展望

下山後先拜訪一下失而復得的馬蘭社一等點(點位),之後便往史前文化博物館。這兒我們以前都認為「會有誰想來啊?」結果就是我們這群有國中生的家庭,因著課本有提到而想讓小朋友們來看看。不過參觀的途中,一直被兒子們趕,因為在這兒多看一分鐘,他們待會海邊玩水的時間就會少一分鐘。

DSC08877

DSC08878

到海邊之前買了七里香水煎包,好大一顆。wt 被外籍員工比的大小給誤導,一次買了十顆。本來這只是晚餐前的點心,結果最後變成了晚餐。台東海濱公園停車位蠻多的,不用收費。不過這兒沙灘腹地不大,浪有點急,女兒不是很喜歡。

回民宿前仍是買了兩個便當,怕兒子們吃水煎包吃膩。晚上女兒發燒,看起來下都蘭山時,他身體已開始有狀況。明天預定要進知本森林遊樂區登見晴山,但能不能成行還得看女兒的狀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