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西阿里關山

DSC01533 


2016/2/14


交通


由台 20 線轉入往關山的南 179 縣道,過了瑞峰國小後不久轉入往出火坑的南 179-1 縣道(平坑產業道路)。行大段路後遇見左往那瑪夏、錫安山道路不取,取右側往出火的產道。中途經過三界「土玄」廟,路取右下繞過。順著僅容一車的產道一路向上挺進,於出火岔路停車。出火即在左方大樹下。或於此取前行道路仍為水泥產道,順著路條指示開可抵最後五岔路。一般小車可輕易開至五岔路。


DSC01488 


山徑狀況


大致上是沿著土石路走,路條清楚,跟著走便可。大崩壁處低繞路土石細滑,需小心行走。


DSC01491


DSC01495


DSC01502
↑ 五岔路


DSC01503


DSC01506


DSC01516 
↑ 過崩壁後迴轉


---


西阿里關山一直想來爬很久了,只因它名列台灣小百岳之列。然而網上每份記錄皆提到它路途遙遠,且更久之前的記錄還有路況不好的情況,因此一直被我放在口袋中沒拿出來走走。今次利用去年十一月正有山友走過之便,且現在似乎大家比較能接受走路徑不是那麼寬大的山徑,故趁著年假最後一天,天氣還不錯就來走走。


由玉井出發,一路開到出火的岔路,竟然花了我們一個半小時。雖說今日山行時間不長,所以開車速度並不快。但這距離與時間的比例,還真是有點出乎意料之外。我們選在出火的岔路停車,想說山行時間不久,這至五岔路的產道就當熱身吧!


DSC01490 


岳父母之前有來過這附近的出火景觀,但是這兒的地形地貌與之前的記憶大相逕庭。出火岔路至五岔路並非一路往上,而是上上下下的。產道上可以看見西方的竹子尖山列。


DSC01492


DSC01492m


DSC01493


DSC01494


DSC01497


DSC01498


DSC01499


DSC01500 


至五岔路口後取右二土石道路上行,一路上遇有岔路即跟著路條走便是。中途遇見一機車停於路旁,猜想是登山客。果然不久後便見一男一女下來。岳父跟他們打招呼後續行。


之後的路況便是一直沿著土石路走,兩旁大抵是竹林。土石路展望不佳,僅在一處可眺望東方巨大的鞍輪名山。行至大崩壁處,展望很好,竹子尖山眾山峰一字排開。於此小心向左下切,一小段便入樹林。再行至崩壁邊,小段後即接上由那瑪夏方向上來的土石路。此段崩壁旁山徑土石細滑,距離短但仍是大意不得。


DSC01504 
↑ 鞍輪名山


DSC01507


DSC01509


DSC01511


DSC01512 


那瑪夏過來的土石路旁有一鐵門,應該是從前大崩塌前,來阻擋自南化方向要到那瑪夏的交通吧!往那瑪夏的土石路看來草不長,不知可通行至哪?往西阿里關山的路徑在此做個 U turn 迴轉,最後以之字型之姿抵達山頂的通訊設施。繞過通訊設施,低頭鑽過一大榕樹幹後,即抵西阿里關山。


DSC01514


DSC01515


DSC01517


DSC01518


DSC01518m 


西阿里關山約 h977m,三等 No. 5020,另有曾文溪及高屏溪水源界樁。有著兩溪的界樁,代表這兒便是分水嶺。此處東為楠梓仙溪,西為後堀溪。三角點立於大石之上,我們則在大石下的小平坦地泡茶。山頂展望欠佳,僅在站上巨石高點後,可望向東南方的五里埔及其後的荖濃越山、白雲山。


DSC01521-horz


DSC01524
↑ 五里埔及後方的荖濃越山(左)、白雲山(右)


DSC01534-horz 


據資料所述,西阿里關山為小林古道的制高點,而小林古道目前已是採筍道路。然而在剛剛鐵門處往那瑪夏的岔路口,離山頂仍有段距離。通往山頂的荒廢道路看來是為山頂的通訊設施而闢建的。那這制高點的稱呼是怎麼回事呢?或許從前古道由山頂經過,與現今採筍道路並無完全重疊吧!


明日有寒流南下,在山頂休息途中明顯看出空氣中水氣漸漸地多,且烏雲開始多了起來。用完餐後原路下山,本想順探茅山南峰的,結果懶得確定航跡,竟然走錯了路。不過走錯路的好處是可以在空曠處看見鞍輪名山。等到抵達正確岔路後,因看見倒竹竟然讓我懶得撿了。這個「懶」字,還發威的真不是時候。


DSC01547


DSC01550


DSC01554 


回抵出火岔路,還花不到四個小時。岳父看我們少由關山出大埔,便繞遠路帶我們走一遍。抵達水庫時岳父與駐守保警哈拉,得知出火只有一處,但是與他從前記憶差很多啊?回到家後岳父再查網路,才發現這附近本來有三處出火景觀,但目前僅剩今日我們造訪的這一處。這下真相大白了。以前他們去的,根本與今日是不同地方啊!


無論如何,這西阿里關山,是走過了。但是平坑產道途中另可登的青倉山,就等有緣再去造訪吧!


DSC01561 


2016-02-16_11-20-05 


2016-02-16_11-20-25 


後記


在經建三版的地形圖上,西阿里關山的位置是標示為西阿里頭山。我一直對這標示抱有極大的疑問。從日治各地形圖來看,此山西邊的稱呼一直是西阿里關,東邊是東阿里關。那何來「頭」這個字呢?後來再查看經建一版與經建二版的地形圖,才發現前二版其實都是標示為西阿里關山的。所以第三版西阿里頭山的這個標示,我就猜測是誤植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