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蕃里山
↑ 第二處崩塌地看下方的蕃里山。中為新集山
2020/3/8
站在林道崩塌處,望著前方的見晴、東來、孟浪、出雲…等山,難以想像這出雲山林道的榮盛情景,能帶領過往登山者如此快速地探訪這些位於山脈深處的中級山。祥馬圖集中有可借助出雲山林道攀登的山峰及其時間。新集山,林道 15.8K,來回 5 小時 30 分;東蕃里山,林道 20 K,上下 2 分;東來山,林道 27.5K,上下 40 分;孟浪山,林道 29K,上下 50 分;大孟浪山(猛浪山),林道 34K,上下 90 分;出雲山,林道 40.8K,上下 140 分;內本鹿山,林道 53K,上下約 2 小時(參考自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55ddc30e-0f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隨著林道的崩落,榮景不再。然而現今能再去探訪者,該真是愛山之人。
隨著政府山林政策的改變,過往柵門封閉的出雲山林道開放了。我們車停藤枝林道 18K 處,高繞過崩塌整治區後,行經森林遊樂區仍封閉的大門,再借道私人農家的產道高繞過大崩壁後,下切至出雲山管制站前。石山林道柵門一樣不設防,有空再來走走吧。在停車場涼亭與一對打算在此休息度過一日的中年夫妻聊天,說有兩個人也進去了。不過,他們是往樹林走進去,不是走林道。
林道口有說明 11 公里之後屬出雲山自然保留區,還是要申請入山。但我們要走蕃里山,所以應該直接走進去就好。由林道口至蕃里山登山口大部份皆是下坡,一開始小段芒草不礙事,透空處可欣賞到東方山巒。溪南山、石山、尺山、卑南主、見晴、東來、東蕃里、新集、孟浪、出雲山…大概離我們最近的就屬溪南山跟石山吧 - 無論是距離或是攀登難度都是。
↑ 溪南山、石山
林道路況大至良好,兩處崩塌處也都穩定了,橫渡的路底清晰安全。林道大多走在樹林間,崩塌處有良好展望,上述山頭一覽無遺。抵達登山口前會經過バリサン駐在所,此處的「バリサン」日文音比較像巴里山,故阿超稱此為巴里山駐在所。不過維基百科上依據「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上的翻譯,將「バリサン」翻成馬里山。後續一些文章也以馬里山為多,因此我就從眾,依大多數文章使用的馬里山稱呼這兒。
馬里山駐在所的範圍蠻大的,還分好幾層,駁坎也相當整齊。林道中及兩側一些烤肉、生火設施,足見這兒還常有人來活動或尋根。蕃地地形圖上在現今東蕃里山的位置標示了「バリサン社」,據阿超的描述該處是舊社,後來遷移過來此處(可再參考「二十世紀初的日本學生,是怎麼認識台灣的?」。
過了駐在所之後不久便抵達蕃里山登山口。由此上登約莫十分便可登頂。蕃里山約 h1210m,三等 No. 7199。基石位在樹林內的小山丘上,無展望。本來以為會遇見早上進來的兩位登山客,但一路回到林道口都未見到。
回程一路上昇,但意外地感覺卻走得比來時快。東方山巒在午後光線較佳,搶在山頭被午後雲氣吞噬之前拍了一些照片。大兒子回程改走在我前頭,過崩塌地時雖然被曬得有點熱,但他看起來已經進化成能控制自己情緒了。回到管制站前涼亭,一位大哥向我問蕃里山要走林道幾公里?他說大概是六公里,所以我看了看航跡,竟也回答他說差不多。但是我忘了這六公里是來回啊!他說他以前是坐車到出雲山登山口…真羨慕!
↑ 見晴、孟浪、東來、東蕃里
↑ 石山、卑南主、尺山
藤枝崩塌整治區的一大段崩坡,細小砂石仍不斷地流動著。藤枝想要回復過往風華,看來還得要一段時間了,更何況台灣深山內的那些林道呢?今天走了一小段曾經「偉大」過的出雲山林道,又看見不錯的展望,感覺值回票價了。
↑ 經過時仍不時滑落細沙的崩塌地
登山步程:上山二小時十分,來回含休息五小時。
航跡
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小鞍輪名山
↑ 1331 峰看小鞍輪名山
2020/3/7
位在高雄那瑪夏區的小鞍輪名山,其東方的山脈即為桃源與那瑪夏的分界山脈,自北到南分別有可那部、我丹、他果宴…等山峰。而其西南方隔著老人南、北溪則是鞍輪名山及大竹溪山。其北方則有曲積山。
小鞍輪名山稜線被那托爾溪與老人北溪上下包夾著。舊時登小鞍輪名山有兩條路線,林道線與山徑線。林道線即為甲仙農場林道,山徑線則與今日大家自賞螢步道上來的山徑有大部份相同。林道線可通時,登此山一般經常與曲積山連登。
登山補給站可找到幾篇從前登此山的記錄:
林道線: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9d07e6f0-0e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2fcf0bb0-0f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山徑線: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85ddc30e-0fd8-e411-93ec-000e04b74954.html
台 29 線往北在進入南沙魯橋前轉進右方水泥路。不久可於道路迴彎處看見右側的「賞螢步道」。水泥路一路向上,不久來到觀景涼亭。一般車輛應該都可上來,涼亭前有空地可停車。
涼亭處可見鞍輪名山北方尖銳的 1336 峰。往前續走水泥路,遇三岔路取直進入梅園,路口有布條。梅園較空處可展望茅山、河表湖山、玉打山、卓武山…等山峰。行至水泥路底,竹葉舖地路徑右上切大水塔。一路上昇後再度接上水泥路,坡度稍轉平緩,隨即在一處邊坡右陡上切。上切後便可見鞍輪名山與 1336 峰雙峰並峙的景觀,是登此山最佳的視野。
賞景處往上便是一小段瘦稜,架有繩索,安全性蠻高的。但帶小朋友還是小心帶著他們為妙。過後再走一段竹林下的水泥路,不久進入山徑。山徑路況佳,許多滑溜處架有繩索,猜測可能已接上舊時的山徑。自此至山頂的山徑情況大致上是兩段陡上後會有兩段平緩好走路段。登上 1331 峰之後,會小段鑽箭竹林下至約 h1280m 的鞍部。鞍部地上有幾已被落葉覆蓋的藍白廢帆布。之後山徑環境轉向潮濕,最後登頂前有幾處岩石區,行走其上需小心滑倒。
展望的部份除了過 1280 鞍有處展望可看舊時崩塌地外,幾乎沒有明顯的透空處,需要自行尋找拍攝點。通常需要撥一下樹枝或者走離山徑一小段才拍得到視野。快要登頂前山徑轉緩,海拔約 h1578m 的小鞍輪名山三等 No. 7184 立於一小丘上,附近有許多空地可供休息。
↑ 大兒子說有隻蝌蚪在山上
今日大兒子一路走我前面,表現極佳,一路上都沒有抱怨,不時還會猜說現在海拔多少了。早上走在樹林內,仍可覺涼意。但下午下山時,氣溫上昇許多,縱使風吹過來,還是覺得有些熱。回程的許多下坡,大兒子都儘量靠自己而不拉繩。在接近瘦稜的倒木拉繩處,還跟我說他上山時在這兒還蠻緊張的。
↑ 鞍輪名山
帶著小朋友小心通過瘦稜,有些熱的午後就不再費心去尋找瘦稜西方不知存不存在的補中 (15) 森林點了。回至停車處,一輛高市文化局的車子經過,後來也返回涼亭處停車。他們問這路是否去小鞍輪名山的,大概要去取材吧。我們沒有多聊,下山去了。
登山步程:上山三小時五分,含休息來回約六小時十二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