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御池火口
2025/4/27
草千里ヶ浜駐車場 map code 256 456 738*58
往生岳,三等三角点,冠字選点番号 宙10,基準点名 楢尾岳,高度 1237.33
烏帽子岳,一等三角点,基準点名 西烏帽子岳,高度 1336.54
總距離 11.88 km,總落差 624 m,移動時間 04:06:44,總費時 05:43:57
我們由西登山道上阿蘇山區,在草千里駐車場沒什麼車子時就進來了。這兒停車一次 500
日圓,在離場前到機器輸入車號付款即可。沿著道路更往前有登山者專用的駐車場,免費。不過這駐車場實際離草千里商場還有一段距離,我們就沒選擇停這。這駐車場也是阿蘇搭直升機的地方。
↑ 烏帽子岳
今日行程路線如下圖。黑白格子是出發處,先往北走,回到停車場後,再往南走。
我們先登杵島岳、往生岳。預估這兩山應該一個上午可以結束,因此背包中只帶了飲用水、行動糧。打算登完後再回車子取水、爐具,再至烏帽子岳山頂煮。由停車場邊依指示牌走,這步道一開始合併了杵島岳與中岳火口步道,直到杵島岳前才分岔。在分岔路口往西看,正好面對阿蘇破火口的缺口。缺口左右兩旁各有俵山、鞍岳作守護。與缺口同一直線的,是金峰山與曾去過的熊ノ岳、三ノ岳。更後方,則是更高聳的雲仙岳。
↑ 阿蘇破火山口西側缺口
↑ 鞍岳
往杵島岳幾乎全程都是水泥階梯步道,一直到快登頂才轉為土路。女兒在前頭走,我因頻頻停下來拍照,讓她問我怎麼那麼慢?啊就這段路的視野景觀真的太棒了咩。
↑ 鞍岳
↑ 俵山
↑ 草千里與烏帽子岳
杵島岳山型圓渾,登頂不難。其山頂柱立在主火口南側的位置,我們登頂後往北側,繞行主火口一圈後再往東北方下降,去登往生岳。下降途中可見山頂東側的副火口-古御池火口。名字有御池說明以前應該是一個火口湖?但如今已經只剩季節性降水才有水了吧!杵島岳的主副火口都不小,也相當地明顯。
↑ 杵島岳主火口
站在杵島岳上,可一覽北外輪山這一側的風光。縱使這幾天也看了很多遍了,但今日還是覺得很壯闊,相機仍然拍不停。在杵島岳山頂遇見一獨行客,每登頂一座就低頭拿筆做記錄。
還有一男一女兩人組,則是輕裝簡從,看似也要走往生岳。
↑ 米塜
在魯地圖上,往生岳沒有路線標示,因此我讓兩人組先行,讓他們引導我們。今日天氣晴朗,遠遠地就可看見他們走的路線。中途有一位戴手套的男性獨行者也加入。
↑ 邁向往生岳
↑ 阿蘇山
往生岳的山型與地理特徵,與九重連山的三俣山很相像。由杵島岳方向上去,依序連登南峰、北峰與西峰。三角點埋在北峰,因此地圖上都以此處標示為往生岳。在南峰與北峰中間有個小火山口,北峰東側也至少還有一個火口。由
Google 衛星圖可以很明顯看到杵島岳與往生岳火山口的地理特徵。
由圖中可以看出,杵島岳的火山口比往生岳大非常多。
無論杵島岳、往生岳、還是烏帽子岳,都是火山口噴發之後的火山丘。其地形特徵,也同樣可在九重連山的久住山附近看見。杵島岳與往生岳在阿蘇山最西北側的位置,地勢高聳,展望良好。
↑ 米塜
↑ 往生岳西峰
↑ 往生岳北峰與火山口
登完往生岳後,我們下至其與杵島岳的鞍部。這次不再上杵島岳,而是往東沿著一條小徑走向古御池火口邊緣。之後繞著古御池火口邊緣走,一路往南接回早上的中岳火口步道,再沿著早上的路回至駐車場。
↑ 往生岳北峰只露出頂部的三角點
↑ 往生岳西峰與金峰山、雲仙岳
↑ 古御池火口
回到駐車場的時間比預期的要晚一些,簡單上個廁所後,至車子拿爐具便出發。今天是假日,天氣又好,草千里這兒車位一位難求,排隊入場的車還不少。
登烏帽子岳的山徑有幾個入口,大致分為東西兩側。我們不走兩側,而是選擇走草千里直接切向西側的山徑。草原上好多遊客,中間隆起的駒立山上也很多人登高賞景。在草原上行走算蠻舒服的,但一路要閃躱馬糞。兒子們似乎對這頗不以為然。
↑ 駒立山
切到西側山徑後,後頭來了一隊學生隊,整齊劃一的隊形讓我就先讓他們過。草千里這兒看地理特徵,應也是一個火山口。但火山不再噴發之後,進而恢復成草原地形。記得第一次來由草千里看,可能是陰天的關係,覺得烏帽子岳有點高。這次是晴天,又覺得沒那麼高了。
學生隊伍在中途休息,我們也只能快步超過。殿後的老師似乎在向學生講解什麼,不過隊伍蠻長的,在隊伍後頭講,最前方的聽得見嗎?還是只是閒聊?登頂前遇見早上在杵島岳遇見的獨行客與兩人組,已經要下山了。我們互相微笑示意。
烏帽子岳山頂有小小的雙丘,一等點立在最東側的山丘上。它位處於阿蘇五岳中最東南的位置,所以往東南的展望自然是最好。由山頂看向下方的草千里,更可以明瞭為何它很久以前是一個火山口了。那圓形邊緣、中間低下去,是很明顯的證據。
在山頂拍照,還未決定用餐地點,學生隊就上來了。他們人數不少,頓時就將不大的山頂佔滿。本來請兒子們先佔一處有石頭可以坐的地方,結果兒子們竟然往下走,在山徑上等我。我屬意的地方就被學生隊佔走了。
雖然有點生氣,不過稍往下的路邊也是有地方可以休息並不擋到路。只是這邊畢竟不是山頂有全景展望,就只能看北側的風景。煮水用餐途中學生隊很快又下來了,看來他們只是小休息一下而已。我特別再跟兒子們重申選擇休息點的條件,還讓他們複誦出來。
用餐畢我們也續往前下山了,途中仍不時有人上山,不過反而大多是西方人。在下山途中遠眺阿蘇山,已看到要進阿蘇山道路的車都塞住了。
↑ 鞍岳
↑ 祖母山與南登山道
↑ 阿蘇山道路
↑ 車陣
回到草千里駐車場,我們先到商場買點紀念品,然後到火山博物館看看。博物館二樓要買票,一樓則免費參觀,這兒還有裝備出租的服務。一位剛剛下山時遇見的印度人正在向服務處人員詢問進阿蘇山塞車了該怎麼辦。服務人員提不出什麼解方,只能說「步行過去」。
驅車離開,我們要走南登山道下去,途中會參與到進阿蘇山的塞車大會。不過因為很多車都放棄等待,所以我們沒等多久就抵達南登山道的岔路,下山去了。下山仍然停了觀景台看了看,然後依我的要求,我們再驅車上俵山峠,欣賞一下觀景台的風景。
俵山峠觀景台因為地勢不算特別高,所以阿蘇山方向僅能看到烏帽子岳、杵島岳。不過有來實際看一次,至少彌補前幾日的白牆。回來後我在想,如果當時我說我們再快速登一次俵山,會不會被打?
總之我沒有這樣說,今日也要整理行李,不宜太晚回去。明日是最後一天的行程,僅只有出發至機場還車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