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4/4
今日兒童節,安排桃園石門水庫附近石門山與石牛山連走的雙石縱走行程。石牛山是小百岳,理當我們很早就要登上的。但它傳統的登山口在羅馬公路,交通上需要比較多時間,因此一直沒有契機安排。這次發現有雙石縱走這條路線,不僅可以多走石門山,而且石門水庫的交通方便太多了。

車子停石門山北端登山口附近路邊,今天沒被收到費。沿著石門山步道走,目標就是先上石門山。石門山步道是規劃良好的步道,來運動健身的人非常地多,因此岔路眾多。如果是較沒方向感的朋友,建議還是帶著離線地圖。不過以這兒人潮密集度,想要找到人問,應該也不難。



由東北側上登石門山,登頂前的肩稜處視野比起山頂還要更好。由此再往前不消一分鐘便抵達山頂。石門山寬平的山頂立有兩個基石,一顆是一等點,一顆是殖產局三角補點。一等點背後竟然有被弄上
No. 24,到底是對應小百岳編號 24
還是?一等點旁還有板新給水廠水源保護區界基石編號 01 水泥柱。









在山頂沒多做休息,我們往南續行。南行山徑往下一段後接上水泥路,不久便可抵達南端入口。我們在抵南端入口前往左後方轉,走往水庫底的山徑。此山徑大致沿著溪流下行,明顯易走。溪會流入石門水庫,走至底,右續行往石牛山,左則往水庫風景區。




↑ 大板根
取右,一段邊坡山徑稍有上下,最後再下至水庫邊。續行,經過一鐵皮屋,出現水泥路。水庫邊有釣客在活動,他們大概都是騎機車進來的。沿著地圖,走出產業道路取左,路徑最後轉成小徑。過一溪流,便來到了石牛山環型走的岔路。





↑ 石牛山環型走岔路。左往石牛山
我們取左,先登頂石牛山。路徑在山腰間繞,仍在水庫邊流連忘返。經過一紅色鐵橋,總算開始爬升了。前幾日這兒應是陰雨,但山徑倒不算潮濕。上稜,左側可往蓬萊仙島不取,取右續行,開始出現一些上上下下的岩石路。



再度來到岔路。直行往蓬萊仙島,右側下方高壓電塔是我們要走的路。過了高壓電塔後至往油井窩山岔路,山徑上多岩石,上上下下的,硬要算也是好幾個小小的假山頭。各處攀爬大致安全無虞,山友也都有架繩造福大家。一些邊坡較可能滑落的地方,注意好小朋友即可。



油井窩山岔路過後會再上至有展望的小山頭,然後再下行至登頂前的鞍部,在這兒已可聽見山頂人聲鼎沸。由鞍部再上爬一段,不久便可登頂,山頂果然聚集了不少山友。
石牛山約海拔 671 公尺,三等 No. 6247
三角點。其山頂擁有良好展望,桃園、新竹較深處的中級山都可看見。今日氣候良好視野佳,更是賞景的好時機。山頂刻上石牛山名字的石頭,在地震中裂了兩半。登頂時正值中午,沒什麼地方有樹蔭。隨意找個地方坐,就在太陽「溫暖」的懷抱下用餐。




↑ 石牛山

↑ 基磐

今日有許多小朋友上來,看他們登頂後氣色不錯,活蹦亂跳的,平常應該也有在運動。用完餐後我們就原路回程,回至油井窩山岔路取左,往油井窩山下行。
不過雖然是下山,但一直到有石保界水泥柱的山頭之前,路徑還是上上下下的,頗有剛剛走石牛山過來那樣,要過好幾個假山頭之感,只是這兒不用攀爬罷了。過午後氣溫回升,走起來也流汗頗多。過了石保界水泥柱後大致就一路往下,下到鞍部岔路,便是油井窩山。



↑ 石保界

油井窩山立有一顆鑛物課 341 號。它就在鞍部附近,叫「山」好像有點
over。這兒放有三張塑膠椅,且處在樹蔭涼爽處,三個小朋友一到就一屁股坐上去,頗舒適的樣。由鞍部再往西南沿稜可續往彩和山、高甫山。我們則往北方山徑走,順著溪流往石門水庫的方向回去。下至大竹坑古道後,再沿著平緩好走的山徑走一段,便可接回早上環型走的岔路。

↑ 油井窩山



下午二、三點了,仍有山友與我們走相反的方向。水庫邊的釣客還在,溪流匯集處多了好多在此玩水的家庭。我們上行,繞過風景區高點後下至景區,然後便是順著景區的路往回走至早上的停車處。

↑ 大竹坑古道


今日水庫景區喧喧鬧鬧地湧入了許多人潮,似乎蠻多人是過來這兒運動散步的。開車進景區要收費,也有許多人是停在景區外再步行進入。石門山北端的登山口離景區入口處不遠,因此下午時間已是一位難求。大兒子問我們還有要再爬山嗎?體貼的他是不是真想到我還有可能加碼撿基點啊?


不過我們家老大不愛撿基點,今日雙石縱走活動量也不錯了,就此休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