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雙石縱走

DSC06916

2025/4/4


今日兒童節,安排桃園石門水庫附近石門山與石牛山連走的雙石縱走行程。石牛山是小百岳,理當我們很早就要登上的。但它傳統的登山口在羅馬公路,交通上需要比較多時間,因此一直沒有契機安排。這次發現有雙石縱走這條路線,不僅可以多走石門山,而且石門水庫的交通方便太多了。

DSC06863

車子停石門山北端登山口附近路邊,今天沒被收到費。沿著石門山步道走,目標就是先上石門山。石門山步道是規劃良好的步道,來運動健身的人非常地多,因此岔路眾多。如果是較沒方向感的朋友,建議還是帶著離線地圖。不過以這兒人潮密集度,想要找到人問,應該也不難。

DSC06864

DSC06865

DSC06866

由東北側上登石門山,登頂前的肩稜處視野比起山頂還要更好。由此再往前不消一分鐘便抵達山頂。石門山寬平的山頂立有兩個基石,一顆是一等點,一顆是殖產局三角補點。一等點背後竟然有被弄上 No. 24,到底是對應小百岳編號 24 還是?一等點旁還有板新給水廠水源保護區界基石編號 01 水泥柱。

DSC06867

DSC06870

DSC06872

DSC06873

石門山一等點

DSC06876-h

DSC06880

石門山殖產局補點

DSC06888

在山頂沒多做休息,我們往南續行。南行山徑往下一段後接上水泥路,不久便可抵達南端入口。我們在抵南端入口前往左後方轉,走往水庫底的山徑。此山徑大致沿著溪流下行,明顯易走。溪會流入石門水庫,走至底,右續行往石牛山,左則往水庫風景區。

DSC06889

DSC06890

DSC06891

DSC06892
↑ 大板根

取右,一段邊坡山徑稍有上下,最後再下至水庫邊。續行,經過一鐵皮屋,出現水泥路。水庫邊有釣客在活動,他們大概都是騎機車進來的。沿著地圖,走出產業道路取左,路徑最後轉成小徑。過一溪流,便來到了石牛山環型走的岔路。

DSC06893

DSC06894

DSC06895

DSC06896

DSC06898
↑ 石牛山環型走岔路。左往石牛山

我們取左,先登頂石牛山。路徑在山腰間繞,仍在水庫邊流連忘返。經過一紅色鐵橋,總算開始爬升了。前幾日這兒應是陰雨,但山徑倒不算潮濕。上稜,左側可往蓬萊仙島不取,取右續行,開始出現一些上上下下的岩石路。

DSC06899

DSC06904

DSC06906

再度來到岔路。直行往蓬萊仙島,右側下方高壓電塔是我們要走的路。過了高壓電塔後至往油井窩山岔路,山徑上多岩石,上上下下的,硬要算也是好幾個小小的假山頭。各處攀爬大致安全無虞,山友也都有架繩造福大家。一些邊坡較可能滑落的地方,注意好小朋友即可。

DSC06907

DSC06908

DSC06909

油井窩山岔路過後會再上至有展望的小山頭,然後再下行至登頂前的鞍部,在這兒已可聽見山頂人聲鼎沸。由鞍部再上爬一段,不久便可登頂,山頂果然聚集了不少山友。

石牛山約海拔 671 公尺,三等 No. 6247 三角點。其山頂擁有良好展望,桃園、新竹較深處的中級山都可看見。今日氣候良好視野佳,更是賞景的好時機。山頂刻上石牛山名字的石頭,在地震中裂了兩半。登頂時正值中午,沒什麼地方有樹蔭。隨意找個地方坐,就在太陽「溫暖」的懷抱下用餐。

DSC06910

DSC06911

DSC06912

石牛山 3-6247
↑ 石牛山

DSC06917
↑ 基磐

DSC06925

今日有許多小朋友上來,看他們登頂後氣色不錯,活蹦亂跳的,平常應該也有在運動。用完餐後我們就原路回程,回至油井窩山岔路取左,往油井窩山下行。

不過雖然是下山,但一直到有石保界水泥柱的山頭之前,路徑還是上上下下的,頗有剛剛走石牛山過來那樣,要過好幾個假山頭之感,只是這兒不用攀爬罷了。過午後氣溫回升,走起來也流汗頗多。過了石保界水泥柱後大致就一路往下,下到鞍部岔路,便是油井窩山。

DSC06929

DSC06930

DSC06931
↑ 石保界

DSC06932

油井窩山立有一顆鑛物課 341 號。它就在鞍部附近,叫「山」好像有點 over。這兒放有三張塑膠椅,且處在樹蔭涼爽處,三個小朋友一到就一屁股坐上去,頗舒適的樣。由鞍部再往西南沿稜可續往彩和山、高甫山。我們則往北方山徑走,順著溪流往石門水庫的方向回去。下至大竹坑古道後,再沿著平緩好走的山徑走一段,便可接回早上環型走的岔路。

油井窩山 鑛341
↑ 油井窩山

DSC06935

DSC06940

DSC06945

下午二、三點了,仍有山友與我們走相反的方向。水庫邊的釣客還在,溪流匯集處多了好多在此玩水的家庭。我們上行,繞過風景區高點後下至景區,然後便是順著景區的路往回走至早上的停車處。

DSC06946
↑ 大竹坑古道

DSC06947

DSC06948

今日水庫景區喧喧鬧鬧地湧入了許多人潮,似乎蠻多人是過來這兒運動散步的。開車進景區要收費,也有許多人是停在景區外再步行進入。石門山北端的登山口離景區入口處不遠,因此下午時間已是一位難求。大兒子問我們還有要再爬山嗎?體貼的他是不是真想到我還有可能加碼撿基點啊?

DSC06950

DSC06953

不過我們家老大不愛撿基點,今日雙石縱走活動量也不錯了,就此休息吧。

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桃園虎頭山走水汴頭

DSC06859

2025/4/3


北上的第一天,大約只有半天的行程,因此挑了簡單易行的虎頭山來走走。桃園的虎頭山,假日會有許多市民來這兒郊遊踏青。步道系統設置得相當完善,桐花季時也可賞桐花,集休閒、健身、運動、賞景於一身。它的山勢雖然不高,但省政府圖根補點設置的密集度多得有點誇張。我們今日有探訪到的,就有虎頭山南峰南、虎頭山南峰、王公坑山這三顆。

它的步道系統名稱多樣,我也懶得去記名字。車子停虎頭山創新園區停車場,然後步行至南崁溪自行車道附近的虎頭山牌樓,開始今日的行程。自行車道上沒什麼單車,倒是機車來來去去,與人行道上琳瑯滿目、賣著各式各樣古貨的攤販。

DSC06823

也許隨著年紀漸大,現在我會多看兩眼他們賣的東西。這兒似乎有不少攤在賣二手商品,有在賣古錢幣、古刀、郵票的,好有趣。

沿著水泥階梯上行,寬大步道上來往著不少的人潮。走沒多久就抵達設置有廁所的廣場,即時解了我們的需求。廣場上一對男女正在表演,吸引許多人在欣賞。由廣場取右側的步道上行,經過一涼亭,步道轉緩後,即可在右側微隆起的土丘上看見虎頭山南峰南的省政府圖根補點。

DSC06824

虎頭山南峰南
↑ 虎頭山南峰南

DSC06827

小朋友們忙著玩搖搖椅,這基石就簡單拍拍。續上行,步道兩側又陸續出現攤販。正想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兒,才知更前方的步道有與馬路交會。wt 一直覺得我們以前有經過這兒,也許她是對的,但我應該確信當時是不會來撿三角點的。

續行,不久後即可見虎頭山南峰的省政府圖根補點緊臨在步道左側,露土不高。小朋友們事先不知情,因此紛紛都直接錯過。要不是上頭有多了個十字,遠看跟一般石頭還真像。再往上一點來到虎頭山觀景台,整體設施算新,不過觀景台前似乎樹長高了,觀不了景。

虎頭山南峰
↑ 虎頭山南峰

DSC06830

DSC06831

DSC06832

我們一路往北走,目的地是王公坑山。也不知是由哪做分界,漸漸地我們進入了後山步道系統。最驚喜的大概是在這兒,我們看見好多隻台灣藍鵲。數量之多,是以往我們未曾見過的,令我大感驚奇。王公坑山在虎頭山停機坪附近,我們稍微往南繞一點,摸基點之後,便在旁邊的大休息區用餐。

王公坑山
↑ 王公坑山

DSC06836

DSC06838
↑ 王公坑山旁大休息區

餐畢我們沿著土路往西北向走,最後接上了大馬路。預計要踢馬路去撿虎頭山三角點,但一開始我就搞錯方向,沿著虎頭山環保公園方向,差點走下山。虎頭山三角點的入口在縣界附近,明顯有布條。進入後沿著明顯路跡,不久即可見到基石。基石附近是紅土,基石整個也沾上了土,變得有點紅。這兒約海拔 251 公尺,三等基石編號九九一号。

DSC06839
↑ 王公坑山下行往馬路

DSC06840

DSC06841

DSC06842
↑ 虎頭山登山口

DSC06843

虎頭山 3-991
↑ 虎頭山

DSC06849

虎頭山的部分到此結束。接下來我們要踢大約 1.8 公里的馬路,去撿在路邊不遠的水汴頭二等點。這段馬路雙向各一線,許多車道外的空間狹小,來往車輛速度又不慢,似乎對走路的人不是很友善。水汴頭二等點在水汴頭步道盡頭的休息區旁,爬上一個小土丘即可看見。基石有些破損,旁邊似乎就是個先人住所。這兒海拔約 254 公尺,與虎頭山相差無幾,設置有二等 No. 1054 號一顆。

DSC06857
↑ 水汴頭入口

水汴頭 2-1054
↑ 水汴頭

DSC06850

最後的行程便是走水汴頭步道下至市區,然後沿著市區道路走回停車處。水汴頭步道另一端附近設置有殯儀館,附近也有許多因此而生的店面,整體走在這兒,感覺並不是那麼好。午後的氣溫飆高,熱到我們想吃全家的冰淇淋。但是全家只有賣抹茶的…那還是算了。沿路的小七也都沒在賣冰淇淋,只能頻頻安撫小朋友的情緒。最後在桃園高中前右轉,我們終於走回了停車處。我提醒小朋友,適度的訓練是必要的,否則很多地方的景色我們都會因為缺少體力而無緣親見。

DSC06858
↑ 水汴頭步道

不知道他們聽進去了多少,不過大兒子快上國中了,這幾個月以來明顯看到他與弟弟妹妹們有著不一樣、明顯更成熟的行為反應了。